淡季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一章、中国传统理学与西方哲学(3 / 4)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本质区别。

西方文化自苏格拉底开始把事物发展的本质区分开来,侧重研究“存在与不存在”,现实与不现实,合理与不合理的真实意义,区分开“存在”即唯物,“不存在”即唯心的文化含义,把自然科学与哲学的关系分离,区分开哲学与神学的关系,开始把哲学拉回人间,重新认识哲学与自然科学,哲学与神学,哲学与现实,哲学与政治的关系,注重关注哲学如何引导政治的现实意义,并为此创新出新神论、规则论、智慧论、宇宙观等思想体系。把哲学影响政治放在第一位去宣传,以期造福人类。

中国古代文化也是如此,自孔子诞生之后,中国古代文化开始向文化影响政治的方向发展,开始脚踏实地的实践政治文化左右民生的思想·智慧主张。孔子周游列国,就是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与西方人一样,也是为了让人们放弃对《易经》中有关自然科学理论的依赖,关注政治、人文、国家、统一等理念,把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统一认识到意识形态上来,用政治手段造福人类。

孔子认为“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等等,孔子的思想·智慧主张基本上是建立在君为天定,民为人立,天人合一的思想基础之上的。并且认为人中有神,神中有人,人神不分的思想意识。这就是孔子思想主张与政治理念的核心内容。

在解决内部矛盾上把规范规则与礼仪道德施政于民,把“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施之于贵族,严格划分了等级制度,把贵族与庶民截然划分成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定性了阶级制度。

在施政方针、政治手段上又主张“礼”与“仁”治国的政治方针主张,他主张“为政以德”,把形而上学、学而优则仕等思想主张应用到政治方针中去,主张用很宽泛很笼统的施政方针和政治手段治理天下,这种思想为后期中国人责任感不清晰埋下了隐患。

西方文化的定义很模糊,很笼统,也很开放,但是在看待事物发展上很清晰、明白,只在“存在与不存在”上看问题。

中国文化由于受《易经》的影响,定义很完整,很统一,很规范,但是在看待事物发展上很模糊,很笼统,只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我不分,天人合一上看问题。

这正是西方人见面谈天气阴晴,中国人见面问吃饭没有的原因。

西方人直白地说今天睛就是晴,阴就是阴。

中国人含蓄地问今天吃饭了没有,吃饭了是没有,没吃饭也是没有。吃饭了是有,没吃饭也是有。感觉很绕口吧,其实就是一句话,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也是没有,没有也是有,你我合同,天人合一。

中国人与西方的差异就在“阴文化”和“阳文化”的根系部分。

西方思想·智慧家普遍是学科全才,把研究自然科学、数学、理化学时得到的知识应用到哲学中去,提升了思想·智慧理念的科学性。从而逐步分离“存在与不存在、唯物与唯心”的认识界面,并超越与完善了存在与不存在、变与不变、理智与灵魂的辩证思想·智慧思维。

普罗提诺就利用三棱角立物式猜想原理把哲学与宗教混杂的表达在一起,把太一、理智和灵魂三个本体统一为一个最高的神。他在哲学上认为宇宙只有唯一的神,信奉一神论,认为三个本体为同一位神。后来基督教将“本体”转化为神的“位格”,把神作为单一实体,引申出上帝“三位一体”的位格,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