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这东西给我搭上总行了吧?”他把那瓷罐子拿过来说,“你看这上面这么粗糙,这里瓷都掉了,变成红的了。还有这罐子底,也锈糊糊的,做工这么差,一看就是假的。我拿回家当盐罐子去。”
你还别说,这件瓷器原来还真是当盐罐子用的,它上面还有个带边的圆盖。这是小贩从一个村里的老太太手里,花十块钱买来的。
小贩买这个罐子,只是因为他没见过这种造型的罐子,觉得新鲜,十块钱也不贵。买到手里以后,摆在那里也没人要,他看着也不像是个好东西,做工的确有些粗,花纹也挺难看,模模糊糊的。
殊不知,正是这种连贯而又边沿氤氲的特色,才是元、明年间,青花瓷固有的风格。
终于,高崎如愿以偿,捧着那个盐罐子,手里捏了两块假银元,从小贩的摊位上离开了。
高崎买东西的时候,陶洁一直在他身后站着,不言不语。
从高崎过去给她讲的,她失忆的一些故事里,她已经知道,高崎懂古董。他这么认真地蹲在摊子边上,和小贩对付这么半天,肯定是看到值钱的东西了。
从集东头往回走,陶洁就问他:“你买着宝贝了?”
高崎眉花眼笑地瞅她一眼,笑而不答。
陶洁就不再问,专心买自己想买的东西。她本来就话不多,高崎不说话,她自然也就不多说。
直到买好了所有需要的东西,高崎把小拉车和东西都放到三轮摩托车后斗上,陶洁也坐上去,他开了摩托车走出去,离开镇子一里多地,这才把摩托车停在路边上,小心谨慎地把那个青花瓷罐子拿出来,给陶洁看。
“这是绝对真的明初青花瓷!”他对陶洁说,“虽然器型我没见过,可我知道,越是稀有的器型越值钱。咱们发财了!”
陶洁明明看着他是和人家讨价还价地买银元,这罐子就是搭上的,这怎么又变成专门买罐子了?
看着陶洁一脸疑惑,高崎就得意地笑了说:“这叫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障眼法。我就是奔着这罐子去的。”
陶洁就问:“那你买的银元呢?”
高崎咧着嘴笑说:“两块破生铜,留着给你玩吧。”
这个高崎,处处透着心机,根本不是她心里的那个高崎。
她心里的那个高崎,是傻乎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