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e,其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在审讯中揭露犯罪嫌疑人的谎言,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之中,研究人员首先通过假设的方式,设计一整套提问的框架,主要从两个角度进行:第一是证据的来源可靠性(由低至高),第二是对证据准确性的感知程度(由强至弱)。
下面,笔者根据在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案件,进行一个简单的运用技巧介绍。该案的案情是这样的:2
“犯罪嫌疑人李某,于2018年5月某日在X市阳光小区进行入室盗窃,其作案手段是从该小区6栋1楼的某户阳台处,破坏了防盗栏,翻窗进入室内(窗户未锁),盗取了价值数万元的财物后逃离。经过视频监控取证,发现了李某作案时驾驶了一辆车牌为陕A***58的吉利SUV,停在了小区附近的医院后潜入小区进行作案,案发当天小区内的视频拍摄到了李某进入到该单元楼内的影像,后通过医院视频又可以发现李某作案完毕后驾车离开了医院。”
围绕以上视频监控所获取的记录,发现李某作案嫌疑较大,其驾车进入医院与离开医院的时间段,刚好处于案发时间段之中,且李某有盗窃犯罪的前科,人称“老贼”,数次入狱,屡教不改,因此李某很可能为本案的犯罪嫌疑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后面更精彩!
但是,李某的反侦查能力极强,现场仅提取到了一枚带着手套的掌印,而无指纹等痕迹物证,直接证据处于缺失状态。且李某到案后拒不认罪,案件陷入僵局。
围绕以上背景,可以探析在该案件的讯问过程中,运用SUE技术进行口供的突破。针对以上事实,可以进行多重建构(可见图示1):
图示1 证据来源与精确性的分类(以李某入室盗窃案为例)
第一种角度,可以分为证据来源弱(我们有消息知道你最近去了这个小区……)、证据来源强(小区的视频监控显示的是……)
第二种角度,可以分为证据的精确性低(你的车当天停在了小区附近的医院)、证据精确性高(你的车牌号是……)
以上两种角度,证据来源与精确性在讯问过程中可以交互使用,形成一个交叉形式的层级框架。主要分为由弱至强的A、B、C、D四个层级,A代表最间接的证据,B和C代表直接与间接的中间地带,D表示最为直接的证据,如图示2所示。
图示2 A至D四种提问层级
A级:证据来源弱+证据精确性低
我们有消息知道你最近去了这个小区,还开车出入了这个小区附近的医院
B级:证据来源强+证据精确性低
小区的监控视频显示你当天进入了案发现场的单元楼,还开车出入了这个小区附近的医院。
C级:证据来源弱+证据精确性高
我们有消息知道你最近去了这个小区,你的车牌号是……
D级:证据来源强+证据精确性高
小区监控视频显示了你进入了案发现场的单元楼,并且你当天开车出入了医院,你的车牌号是……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以上A至D的信息组合结构,通过逐级出示的方法(先出示A,再出示B、C,最终出示D),会在揭露谎言方面产生较强的效果。
因为在逐级出示的情境下,犯罪嫌疑人为了维护先前谎言的一致性,会不断增加谎言效果,进而在最终的D级证据出示下,会不攻自破,从而使得侦查人员揭露犯罪嫌疑人的虚假供述。
如果从一开始就展示D级证据,那么犯罪嫌疑人则会通过说谎的方式维持该种虚假陈述的效果,导致侦查人员却无法拿出比D级更高级别的证据事实,因而会使审讯陷入困境。
也有学者通过国外的SUE技术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