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季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232章 再获影帝?十三钗上映!(3 / 4)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要说剧组那位八零后都认识的国家级导演和背后一连串的国家合作项目头衔。

完全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即使它还没有上映,即使只是发了张海报和几十秒的先导片,它都能成为国民级别的红色影片。

由于阵容过于夸张,本该是值得骄傲大肆炫耀的事情,鹿茸粉们反倒是畏畏缩缩小心翼翼了起来,好像生怕自己的行为给绒绒抹黑。

黑粉比他们更畏缩,没人敢露头。

这样良好的氛围让不知情点开微讯社区准备吃瓜的网友们一阵疑惑。

时间一直到来年的十月一日。

国庆节的这一天,在上午的阅兵仪式结束之后,很多人都选择全家进入影院观看国庆档的影片。

这一次,毋庸置疑,《十三钗》的收视率和其他影片相比,是断层第一的存在。

观看影片的男女老少都有,几位头发花白的老人,身着朴素整洁的衣衫,被家人搀扶着,脚步虽慢却透着一股子急切劲儿。

他们向子女谈论着自己儿时看露天电影的回忆。

不远处,年轻的情侣们亲昵依偎,小孩子们牵着父母的手,好奇地左顾右盼。

满座的影厅中灯光渐次暗下,原本嘈杂的人声一静,只剩轻微的咳嗽声、座椅的挪动声还在影厅里怯生生地回荡。

大屏幕亮起,金色的放映标识闪烁,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此刻,整个世界都安静了,只等那光影交织的故事大幕缓缓拉开。

1930年,九月。

秋意渐浓。

一片银杏悠悠然挣脱枝头,先是在空中打了个旋儿。

宛如一只折翼的金蝶,飘荡着,飘荡着,慢悠悠地穿过斑驳的光影,被阳光镀上一层耀眼夺目的金边。

带着满身秋意与静谧,悄然无声地落在铺满落叶的大地上,续写岁岁枯荣的诗篇。

镜头缓缓拉近,嘈杂声渐起。

傍晚,街巷里的戏园子张灯结彩,院门口聚集着一群形形色色的居民。

穿着长袍马褂的老者,粗布衣衫的年轻人,还有一些身着素色旗袍妇女,她们手中牵着孩子,耐心地等待着入场。

大荧屏前,有几个观众看到这一幕,恍惚了一瞬,好像看见几分钟前带着点家人前来的自己。

走进戏园子,里面早已座无虚席。

几人坐在简陋的长条凳上,嗑着瓜子,低声交谈着。

戏台上的灯光亮起,演员们尚未登场,台下的气氛却早已十分热闹。

林伯去世后的第十个年头,当年那一个小小的剧场早已变成了镇里每逢过节必定张灯结彩欢声笑语的标志性场所。

古朴的戏园子发展到能同时容纳百人的规模,在隔壁乡镇也有了不小的名气。

戏园子后台,几名女子正忙碌而有序地准备着。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她们便是这出《红楼》的主创。

妆容台上,脂粉飘香。

画眉笔在细长眉眼间轻点勾勒,恰似黛玉含愁入画;腮红轻扫,又添几分宝钗的端丽丰腴之态。

饰演王熙凤的女子,眼神犀利,嘴角上扬时自带那股子精明泼辣劲儿,正对着镜子拿捏着每一个细微表情,确保登台能镇住场子。

后台到处都是那发饰上的珠翠随着动作轻轻晃动发出细碎的声响。

戏服件件精美,绮罗繁华凝于这一针一线间0,金线银线在昏黄灯光下闪烁。

帮着穿戴戏服的老嬷嬷,手上虽满是褶皱,动作却麻利,边系着衣带边念叨着:“姑娘们呐,就着这中秋的月亮,今晚可都得使足了劲儿。”

众女子颔首。

此时镜头一转,隔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