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书把三同学带到家里去玩。堂哥艾树在上年的“精兵简政”中,区辅导团被撤销,他被下放回乡务农了,听到峰沟的三个学生被临川一中录取,也过来祝贺。这临川一中是临川地区普遍教育的最高学府,办学历史悠久,又是省的重点中学,过去一直是有钱还要有才的才能去读。读书人和家长一直都以“读一中为荣。”
艾树提议下河抓鱼。艾书说:“有人说我没有‘鱼份’,我参加抓鱼时,几乎抓不到鱼。”堂哥笑着说:“这么多人,鱼份一人没有,不可能个个没有,还是去玩吧。”
果然,几炮一放,得了三斤多鱼。堂哥指着一条说:“这就是‘四腮鱼’,难得抓到,今天都抓到了,鱼神也在祝福他们。”
三伏天的下午,要稍凉快些,三同学说要走,艾书说“要走,我同你们一道走,怕你们走错路。”
说要走的话被父亲听到了。父亲把艾书叫进里屋:“我有话要说!”
母亲也跟着进屋。父亲说:“小幺,你结婚后,相反几个月不回家一次,媳妇有时做气,我们都只好让着,......”不等父亲说完,艾书就打断话把:“那就叫她走吧!接她来,就是接来服侍老人的,又没采结婚证,你们哪天说不行,就哪天叫她走!”
艾父火了!用烟杆脚铁锥筑地几下:“一说你就说离婚,离婚理由呢?责任全在你,家都不顾了,人家把这个家撑起,几年了,也没有娃儿带起打伴,要离,我们的良心不答应!”艾书看见父亲发怒,把三同学留下,勉强在家留宿一夜。
艾书把三同学送回峰沟,公社先后接到一中、县教育局以及区革委电话:“三同学都被临川一中录取了,要作好准备,8月28号前到校报到。”
三人被录取进地区一中,像特大新闻传遍全公社。家长高兴,亲邻高兴,社队干部高兴,学校师生更高兴。
于是,亲邻分别到三家祝贺,送礼大多送3元的,有送5元、10元的。要知道:送10元的等于50天的工分值,等于是背35斤大米去卖来的钱。
颜武家长:“人家都来祝贺送礼了,自家应该谢师谢亲友了。”他本身是生产队长,在附近人缘又好,堂屋小,一巡只能摆两桌,屋里屋外都是人,头巡客未吃完,背后都站满了人,下午5点钟开席,晚上10点过才结束,接待了100多客人。
艾书从未见过祝贺读书这个场面。
接着卯友家、再接着胡关家先后请客。
艾书和几个老师也转圈同吃了几天。
秋季学期开学,初中班,余下的23个学生整整齐齐地到了。特别是那个家访、做工作28次的郭荣准时来报名。这下可以放心教学了。
新学年,新问题也来了,报名学生212人,也是峰沟公社小学历史上第一次跨过200人大关。
新的问题:一是来了6名十五至十七岁从未上过学、新来发蒙的大姑娘,报名老师来请示:”收不收?如收了摆在一年级,学生年龄差别太大,怎么办?“艾书把这些大姑娘叫来问话:”为什么现在才想读书?“姑娘们只是笑。经几次追问,一个大方点姑娘才指着一位姑娘说:”她对象参军去了,写信回来要找人念,找人写回信,特别不好,不方便。”那姑娘便指着另几位说:“她们都对象现在有的要读高中去了,有的在读初中,如果今后升学或参军,同样的也是来信请人读,回信请人写,悄悄话都说不上一句。”
艾书听了,觉得这几人真的想读书,遂把烟头一甩:“收了,先把你们放在二年级,读好了,可以提前升级、跳级。”几个姑娘高兴至极,哈哈大笑:“感谢、感谢,一定努力、努力!”
难题之二:没有桌凳。艾书找到公社国秘书要找几个人来修理原损坏、闲置的烂桌凳,但无钱。国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