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季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二章(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如何真正成为深圳人,首先得留下来,扎根下去,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虽然广告牌上的字带有激励的成分,然而,越是繁华的大都市,生活中,物质的消费是最直接的压力,而对于初来乍到的人,必须接受衣食住行的考验,而选择是双重的,你选择了这座城市,这座城市也选择了你,只能你去适应环境。

廖凡的亲戚在深圳龙岗区组建了一个装修施工队,承接的装修工程项目较多,需要大量人手,廖凡跟钱丽丽不像莫迪、张海,他们只是高中毕业,没有资本去找一份体面的工作,廖凡跟着工友做着最基础的水电安装,钱丽丽受到亲戚的照应,专门负责为工友们做一日三餐的饭食。两个人也算是在深圳安歇下来。

莫迪在同学大刘的绘画创作室呆了几日,大芬油画村得到了深圳市政府的重视,作为打造深圳艺术创作的一张国际名片,市政府给予了很多的扶植,汇聚了从全国各地前来创作的画家,莫迪这几日没有闲下心来,去大芬油画村挨家挨户画室拜访,与同行进行交流与探讨。作为中国美术学院的毕业生,这张学院名片,自然得到同行的接待与交谈,中国美术学院近现代培养出很多知名绘画大师,林风眠、潘天寿、黄宾虹、吴冠中等,这些都是绘画界的泰斗。而莫迪更期待自己从学院派的范畴中走出来,回归到现实主义——写实主义。通过在大芬油画村几日的拜访,莫迪感觉整体的创作氛围良好,虽然画师的质素与水平良莠不齐,但这种艺术气息不觉空乏,大有蓬勃发展的空间。本来想通过交流之后,再返回衡阳老家,去一些艺术学院谋一份教师的职业。而经过此次交流,莫迪改变了想法,同学大刘也是一番劝说,建议莫迪不要去谋一份安逸的职业,而是更多地去坚持创作,思维革新,于当世创作一批具有灵魂的作品。莫迪不作推辞,在大刘的创作室呆了下来,大刘不断地接到一些订单,一些客户装修好房子后,不免附庸风雅地在客厅或主人房挂上一幅画,显摆自己的文化素养,订单有国画、水粉花鸟、油画等,莫迪作起了画匠,大刘收到润金后,自然地回报了莫迪丰厚的薪酬。

张海南下深圳之前,已经跟一家网络信息公司联系好,来到深圳即刻就职,公司位于南山区科技园,这个园区聚集了腾讯qq、华为通讯、中兴通讯、金蝶软件等知名公司,张海联系的是彩虹软件公司,公司成立于1995年,开发了各种应用软件,在全国所占领的市场份额很高,是行业之翘楚,张海很快跟人事部门办理了入职手续,公司安排员工宿舍,三餐饭食,工薪待遇自然是一万以上,五险一金。当第一天上班的时候,张海在办公楼下昂头行走,抖动着微胖的身躯,不时地用手攥紧拳头,兴奋地捋顺被风吹乱的头发,而精英的世界必然是踌躇满志,打开办公电脑的瞬间,更显得自鸣得意的激动。

中午休息时间,张海挂了一下qq,加了莫迪和廖凡的qq号码,发现他们全都不在线上,给几个大学同学回了信息,提醒他们自己已经上班了,薪酬如何,待遇如何,云云。收到了同学们羡慕、忌妒、恨的回复,张海差点没笑出来,而办公室其它同事,中午则趴在办公桌上休息,张海自觉地抑制了狂喜的心情,尽情地将这种心情转换成文字,通过qq发给了远方的同学。下班之后,回到单身宿舍楼下电话亭,给远方的父母汇报了自己的情况,两位老人多年的节衣缩食、辛苦劳作,终于盼到儿子今天有了出路,也算是对两位老人多年贫苦生活的告慰,张海听到电话中母亲的抽泣声。父母在老家安康之所以过得清贫,一则是张海上学,家里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二则是生下张海之后,母亲的身体很虚弱,家里条件差,长期得不到营养的补充,落下了肠胃病,乡下人家,去不了城里的医院瞧病,只得寻着村里的“赤脚医生”看病,土郞中除了会捣鼓几味寒凉的中草药,和开一些土霉素之类的西药,混搭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