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到所有的一切再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李木仍坐在门口,今天学的新知识他还没有彻底掌握,而后他想到吹门口的风和吹窗外的风没什么不同,也就没有再继续待下去的理由,他把椅子踢回家,随手就把门掩了。就在这时门被猛地推开,伴随着一声热情的叫喊“哎,臭小子,都敢把你杨大婶关门外啦?”李木揉着胳膊,一声不吭地看着她,杨大婶也没在意他的态度,抬脚就往里面走,边走边问“你妈在家不?我找她唠唠嗑。”李木这时看见她提了一个篮子,用白布盖着,他马上就联想到父亲给她家送的柿子,她这是还礼来了?这时杨大婶回头看了他一眼,责怪似的说道“你这傻孩子咋不说话呐!我儿子天天在我面前夸你有多好,说你带他学习,现在他的学习成绩可比以前好多啦!”说着笑了起来。李木胳膊一抬,淡淡地说“我妈在厨房。”“哎!小祎!这么晚了还在忙着呢?”杨大婶隔着院子就开始喊,李木没上楼,靠在床上听厨房里的动静。
“谁啊?”母亲问李木。
“谁?还能是谁!是我啊,老杨!”杨大婶嗓门又提高了一个音,让李木想起了阳台上的那张铁凳子。
“哦,有什么事吗?快进来坐。”母亲温和地说。
杨大婶把篮子从胳膊上松下来,递给母亲,笑着说“邻里乡亲的,吃完饭就过来坐坐,这不,我蒸了馒头,给你们也尝尝。”
母亲连忙接住,嘴上说着“这咋好意思,哎呦,可用不着给这么多啊。”
“不多不多,我蒸了一锅,还剩下好多呐!我就是想在早饭上偷点懒,每天热一盘馒头,省事儿!”
母亲和杨大婶聊开了,李木心想母亲也并非不擅长交流的人,她好歹是老师,平时或许只是不想说。他听了一会准备上楼,母亲喊他“木儿,快来给你杨婶子倒杯水喝。”李木走进厨房,从她们俩坐着的地方穿过,拿出一个碗,想了想又放下,他绕到冰箱后面,从矮柜子里掏出一个纸杯,注了满满一杯水。杨大婶喜悦地看着他,接过杯子,立马被洒出来的水烫得大叫,母亲往李木的屁股上拍了一巴掌“你这孩子,慌慌张张的干啥去!”杨大婶连忙摆摆手“没事没事,我没接好,不怪孩子。”她说完又看向李木,李木皱着眉头走了出去,他觉得眼前这个人十分讨厌,他不喜欢话多嗓门又大的人,他宁愿一个人待着。
没理会身后母亲的嗔怒和杨大婶夸张的阻拦,他坐在自己的书桌前,嚼了一颗糖果,开始看书。桌前的窗户开着,他得以听见母亲和杨大婶的谈话,她们似乎挪到院子里了,李木听见杨大婶夸他家的柿子树长得好,他想到刘彦也曾这么说过,他还说等柿子熟了要防着鸟儿来啄,可是还没等到柿子成熟,他们就分道扬镳了。自从那个下暴雨的午后,他再也没和刘彦说过话,甚至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他也没有见过他,李木发现这个世界真奇妙,好像是彼此形同陌路以后,他们之间的缘分才迅速瓦解,而不是颠倒过来。曾经的好友变成日后平行的两条线,速度不会比解一道数学题更快了,这让他偶尔恍惚自己是否真实地拥有过这一段友情。李木关上窗,又拉上帘子,他被包围在寂静又温暖的环境当中。
稍晚一点的时候,母亲上楼来了,她发现自己的儿子房门紧锁,只好在门外喊“木儿,快给妈开门,妈有事跟你说呀。”打开门后,李木问她什么事,母亲说“没什么大事,就是你杨婶子刚刚不是来咱家吗?她想让你在学习上多帮帮她儿子马一伟,你们不是同桌嘛。”李木心下了然,却并不打算帮忙,马上中考了,自己的时间也很紧,他没那么多精力去帮一个基础薄弱的同桌。他和母亲说了自己的想法,母亲倒不为难他,只说吃了人家的馍,好歹面子上要说得过去。母子俩又说了会话,不过大多数时候都是母亲一个人在说,她发现儿子和自己越来越疏离了,以前可从来不锁门的